智能驾驶技术AI Auto,硬件还是软件算法重要?

作者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(有限责任公司)

9 月 21, 2022

据海外媒体报道:全融合算法是当前沃尔沃、梅赛德斯-奔驰对于下一代智能驾驶技术全力攻坚的技术方向。而沃尔沃、奔驰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看到了全融合算法对于智能驾驶的巨大优势。

果真如此的话,那国内上汽旗下的汽车品牌飞凡汽车岂不是在智驾领域领先了一步?就在这次成都车展上,飞凡汽车首度发布了基于行业首创全融合算法的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,并计划于10月下旬,与首款搭载这套智驾系统的飞凡R7一起开始交付用户。不只是发布,还同时具备了量产能力,说领先一步并不过分吧?

“卷硬件”的时代过去了?

相较于特斯拉的纯视觉感知智能驾驶方案,显然咱们国内品牌的车企更显“豪气”,当然这也是为了满足国内更复杂驾驶环境的必然选择。在视觉感知摄像头等传感器之外,不少品牌都给今年要发布的新车安排上了激光雷达,难怪很多人称2022年是激光雷达规模化应用的元年

众所周知,激光雷达大幅提高了探测距离,给智驾系统留出了更多应急反应时间,极端场景下这宝贵的一点点时间或许就是保命的关键。

就比如刚才提到的飞凡汽车首款旗舰车型飞凡R7,全车直接配备了包括业界顶级的LUMINAR 1550nm激光雷达、Premium 4D成像雷达、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等等在内的多达33个感知硬件,简直是卷到了极致。其整体最大探测距离可达500 m,配合4D成像雷达的高精度探测和抗干扰能力,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也能保持稳定的出色性能,真正实现了智驾系统的全天候适应,仅凭这一点在业内也能算得上是首屈一指了。

  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,推动AI芯片市场高速增长,AI芯片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硬件,需求加速释放。
  • 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、比亚迪等带动的智能汽车市场爆发,也带动了车载AI芯片市场的大幅度增长。

软件算法也开始卷起来了

显然,硬件堆料的赛道并不会结束,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,更多更好的感知传感器必然还会陆续上车。但与此同时,作为智驾系统的“大脑”,各车企间智驾系统的软件算法也开始卷起来了。

行业中还有另一种说法,认为2022年是高阶智驾的元年。除了高阶硬件的上车之外,在软件的功能层面,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朝着高阶智驾功能迈进,城市场景在今年开始成为各家的主攻方向。此时,软件的算法层面,就成了解决方案实现功能差异的核心。

在智能驾驶方案的算法中,多传感器的融合算法又是重中之重,但是目前也有不同的流派,比如前融合、后融合,还有这次飞凡汽车首推的全融合算法。

简单来说,后融合算法就好比一个了解不到现场实况的“元帅”来统领各自独立的手下,只能基于各部队从各自视角得出的观察结果来决定最终作战动作。而前融合算法状态下,“元帅”只需要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现场真实战况,不用手下输出观点,全由自己综合判断得出战略决策。

前融合的风险在于全凭“元帅”一人脑力,需要超强算力才能支撑完成一整套作战应急反应。后融合则由于接触不到原始数据,容易由于某支部队认知的局限而导致整体误判。

那么有没有一种算法能够基于前融合和后融合的优劣势,给出更好的方案?基于这点,飞凡汽车首创推出了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。相比于前两种“孤立”的算法,全融合算法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它们融合到一起,综合两种算法的特点,取长补短。

在全融合算法状态下,“元帅”不仅能派出各手下分别侦查,拿到一手数据,还会要求得到各方向的初步结论,在掌握全部信息和各自结论的情况下,做出更合理、更全面、更精准的“全融合”判断结果。

如果还不够了解什么是全融合算法,那么借助下面这个有趣的小视频我们会更加一目了然。

正所谓硬件决定软件能力的天花板,而软件定义汽车。就像知乎上关于智驾软硬件之争的讨论中,不少专业人士认为,在智驾硬件逐步成熟后,软件算法自然就成了智驾系统好坏评判的重要依据,全融合算法以其与生俱来的优势,势必会成为未来行业趋势。随着飞凡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的出场,或许智能驾驶的行业格局真的要改变了。

来源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138717974542008865/

作者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(有限责任公司)

作者头像由AI生成, 您值得拥有的优质域名 -- AICarllc.com

促销域名

HumRobotics.cn

¥15,000
优惠期到: 2025年1月31日

Humroid.cn

¥15,000
优惠期到: 2025年1月31日

ZhiKeCorp.com

¥680,000
优惠期到: 2025年1月31日

WeHave.Top

¥34,500
优惠期到: 2025年1月31日